BOB半岛新闻中心 /news
为什么健身房总BOB半岛是跑路?
BOB半岛相比办了健身房年卡却没去几次的心疼,更让消费者难受的是,明明自己还在坚持健身减肥,健身房却先一步跑路了。
自去年5月份起BOB半岛,有关门店停业,员工讨薪,会员追偿的闹剧一直困扰着健身房行业的老大哥一兆韦德。尽管此后公司创始人金宇晴在抖音发布视频出面回应:“我绝对不会跑路!”但短短1个月后,社交媒体上就传出了金宇晴跑路的消息。
目前一兆韦德微信小程序上显示,仅上海地区暂停营业的门店就有26家。而黑猫投诉平台上,关于一兆韦德门店关闭要求退款的投诉更是比比皆是。
行业老大哥尚且如此,其他健身机构日子也没有太好过。《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》的调研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全国商业健身房倒闭总数约为9751家,倒闭率10.39%。问题是,为什么健身房总是跑路?真的只是经营不善吗?
先看大环境,三年疫情对线下健身行业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。高昂的场地租金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,线下场景无法正常运营,又导致客户新增量又急剧萎缩,现金流吃紧是多数业内玩家面临的艰难现实。
但现在疫情影响已经彻底消退,线下健身场景也迎来复苏,为何健身房跑路倒闭的消息仍屡屡传出呢?这其实与健身房的商业模式有关。
目前国内的商业健身房普遍采用预付费模式。简单来说,先收钱后提供服务BOB半岛。在这种模式下,大部分健身房很容易在开业不久后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,包括装修和设备支出等,甚至获得相当可观的“盈余”。
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极端情况:有些老板开业几个月等到资金回笼就直接跑路,因为这时候没有付出太多运营成本,刨除装修跟设备、几个月的租金和人力支出,这可能是他们最赚钱的时刻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健身房老板们就真的赚钱了,因为之后的一年甚至持续数年,他们都要为会员提供服务,每个月支付一笔运营成本,包括场地租金、物业水电、教练跟其他人员的工资、课时提成等等。
只要健身房不倒闭,这些支出每一天都在发生。一次性收入和长期支出的结果就是,一旦健身房的现金流入开始无法覆盖运营成本,健身房老板关门跑路就基本提上日程了。
若对未来前景预期不乐观或者本就没打算正经经营,那么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,由于预付款模式的存在,开业初期反而成了老板们“跑路”的最佳时机。所以,那些经营了很长时间的健身房老板,最初或许还是想好好经营的。
健身房的开源简单明了BOB半岛,一是老客户的二次销售,通过月卡升级年卡或者销售私教课等,但二次销售转化率要么加强促销,比如原价1000块一年的会员卡现在800块卖,但这样的形式治标不治本,服务客户的长期支出仍在,甚至服务本身的单位价值还有所降低。
此外,健身本就属于反人性的赛道。健身房需要对抗的是人的惰性,办卡后就去几次的比比皆是,对这类人群来说,为健身减肥头脑发热的情况有一次就够了,因此就很难续订或者再花钱买课。
有意思的是,在健身房运营前期,由于老板们需要考虑场地容纳性的问题,他们反倒希望消费者是为三分钟热度买单,来几次就不来了。这意味着,传统健身房不断引入新的会员,且不用承担这些人后续折损设备的成本。健身房赌你不常来,赚的就是你头脑发热时交出的钱。
此外,还有一部分健身了但没看到明显效果的人,也会慢慢从健身房离开,所以老客户二次销售的收入占比往往不高。
但问题是,对于线下健身房来说,在开业大促销过后,想拉新客户也不容易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很少有人会在跑到几公里外健身房去锻炼,所以线下健身房的潜在客户群体是有上限的。一般来说,在开业促销力度最大的时候都没有办卡的人,未来他们办卡的可能性就更低了。
除此之外,健身房老板还需要面对其他健身房的客户分流压力。因此多数健身房运营的中后期大多面对的还是新客户越来越少,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。
另一边节流则主要就是关停部分项目或者减少运营人员,但这两者都意味着健身房竞争力的减弱,虽然能减轻短期压力,但并不利于长期经营。但很有意思的一点,如果将节流策略执行到极端化,健身项目都关,健身教练都辞退,是不是就等同于关门跑路了呢...
虽然明面上,国内健身房应该是给消费者提供健身场地、器材或者健身服务,从而收取费用运营的机构。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,健身房的经营更多以销售为导向,能卖出会员卡,能卖出私教课就是绝对的,反而忽略了消费者的感受。
过度的营销轰炸已经将健身房推向了错误的方向,最后消费者的体验是:去了健身房,好像哪哪都有问题,哪哪都得锻炼。问怎么练,教练只会告诉你买了私教课就知道了。至于是不是真的应该练,练了有没有效果,健身房一概不管。
事实上BOB半岛,对于真正想要健身的人来说,一个健身房能做到环境干净整洁通风良好,健身器材专业维护得当。教练认真负责BOB半岛,能根据学员情况和需求因材施教。这就足够了,且远比充一年送半年的优惠套餐来的有吸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