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B半岛第一张健身卡我人生的刮刮乐

2024-02-28 09:42:1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BOB半岛2024年开年,健身房拉开热辣滚烫的序幕。一新人小白走进健身房,连原有会员的上课率也大幅度提升。美团数据显示,电影《热辣滚烫》带动拳击健身潮 “拳击”搜索量同比上涨388.4%,除此之外,与健身相关的各类订单也均增长迅速。

  事实上,开启健身并非一件难事,可能是来自朋友的顺手推荐,可能是无意刷到的一张健身对比照,也可能只是看了一部激励人心的电影。真正艰难的是花完钱办完卡,迈进健身房那一刻之后的旅程。

  不会使用器械的迷茫,不可言宣的力量羞耻,或许会随着对环境的熟悉而消散。但对减重抱有过高期待,和对完美身材的苛刻理解,则是不少人心里绕不过的弯路BOB半岛。

  第一张健身卡,无异于一张人生刮刮乐。无论是期待将健身融入日常,还是想通过健身实现人生翻盘,每一张都写着不同的答案。

  精练GymSquare找到5位不同年龄的健身者,把大家的时钟拨回健身的起点,想呈现励志健身背后那些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胆怯、尴尬和想放弃的时刻,当然也有幸运、坚持和成长。在这样的回顾中,大家找到向前出发的勇气,和健身不设限的开阔心态。

  提到健身,很多人第一反应通常是「减肥」,但让我产生健身念头的原因恰恰相反——我太瘦了。

  我在广东长大,从小喜欢骑车滑板滑雪游泳闲不下来,饭量又很小,所以身形一直很瘦。2015年北上去沈阳上大学,刚下飞机我人就懵了,北方人普遍身材高大,而当时刚满18岁的我远看就是干巴巴的大头怪。

  想要增重、变壮的愿望很快就有了实现的途径。当时新搬进的宿舍楼下站满了疯狂推销健身卡的学长学姐,对于妥妥i人的我来说,打完饭从食堂回寝室的400米路走得非常漫长。最终在软磨硬泡之下我掏了800块办了一张健身年卡,还一边上楼一边幻想自己练出肌肉的样子,后来才知道我们宿舍八个人中有六个都办了卡。

  虽然在半推半就之下拥有了人生第一张健身卡,但第二天我们还是期待满满地组团去了健身房。那是一个距学校三四公里远,开在小区里的传统健身房,面积不大但乌泱泱都是人,准确说都是周围院校里被同样推销手段吸引去的大学生。有氧区都是人,器械区器材破旧到嘎吱乱响,由于根本不会使用器械,我在每个叫不上名字也不知道练什么部位的器材上都坐了坐,摸了摸,洗了个澡就匆匆返校了,从此再也没有光顾过。

  第一次进健身房的体验用四个字形容就是「不知所措」,这种迷茫甚至延续到后来很多年。走进力量区,总担心有人看到自己不会练的样子,只能偷摸摸用手机临时搜索使用方法;拿起哑铃时也会有挥之不去的「力量羞耻」,太轻没效果,太重又会很快把自己拉爆。

  这一度很困扰我,现在想锻炼的时候,我宁愿收拾背包去走一趟户外重装徒步,荒山野岭简直就是i人天堂,感觉身体和精神都更自在。所以现在驱动我去健身房的原因之一就是加强基础力量,好让自己更好地进行户外运动——这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自洽尝试。

  2019年我22岁,身高170,体重48kg,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正常身材甚至有点瘦,但当时我却深陷身材焦虑。平时翻看了太多时尚杂志,体重超过模特标准的44kg会被我统统打入「胖」和「线条不好看」的阵营,包括我自己的身体。

  只要减几公斤身材就能够到标准线。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搬到北京,第一份工作和第一张健身卡同时为我拉开了新生活的序幕。

  每天早上6点钟我会准时出现在健身房BOB半岛,场地里没什么人,几乎所有健身器械都空着,但我不会用,站上唯一熟悉的椭圆机,做有氧一个小时,然后洗澡换衣服去上班,构成了那段时间的日常。当时的同事形容我的生活「自律、健康的可怕」,只有我知道驱动我迈开腿的目标根本谈不上健康,用现在的审美来看是,我渴望「变成杆子」,每晚睡前平躺只要摸着身上有骨头,就感觉很幸福。

  好在第一张健身卡带来的运动热情并没有持续多久。一个月后健身卡到期,加上天冷不愿虐待自己,我的瘦身计划变成了偶尔去公园跑步+节食。

  过了两年我才意识到,过度追求一种不健康的身材状态往往会伴随心理问题。2022年我因为种种变动离开北京,突如其来的暴食症成了我填补身体和情绪双重饥饿的出口。

  为了控制体重暴涨,我又出现在了健身房,不同的是这次主动请了私教,不再一个人默默练习BOB半岛。原来的那帮朋友以为,我这次开启真正意义上的「励志型健康生活」了,但实际上并不全是。相比获得一副能跑20公里的实用躯体,(在瘦基础上)好看的身体线条对我依然具有吸引力。

  现在我在健身房做背蹲、引体向上是为了背部和手臂的线条感,请私教也是为了减少试错成本,有计划地精雕细琢。嗯,努力健身的我并没有成为励志的神奇女侠,但硬拉拉起自己体重重量的那一刻我还是有点开心的。

  「游泳健身了解一下」这句话很多人都熟悉,我的第一张健身卡就是来自街头宣传。

  那会儿是2016年,高考完暑假刚开始,我就闲得发慌。漫无目的地刷手机,互联网鸡汤猝不及防地就灌进了脑子,「女孩子多去争取别人抢不走的东西,比如心态、气质和好身材」,「没有丑女人,只有懒女人」之类,撼动了我年轻稚嫩的价值观。

  关于健身这件事,认知是匮乏的,但行动是迅速的。当天我走出卧室冲向街头,在附近商场的Nike专卖店全款拿下一套价格不菲的运动装——甚至等不及网购——就开始寻觅健身房,很快看到了挥着传单的健身房销售,后来才知道他也兼教练。

  我简单看了看印在传单上的环境,很快就办了张1000块的年卡,并在教练诚心推荐下BOB半岛,又豪掷1000元买了五节私教课。

  冲动消费的后果就是,踏进健身房那一刻我就后悔了。热心的教练在不了解我体质不好并且没有任何健身基础的前提下,第一节私教课就火力全开,哑铃和器械轮番上阵,练得我全程痛苦面具。看着全场活力满满的健身男女,全身穿着Nike运动套装、虚弱无力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:

  也许你猜到了结局,两千块钱的健身卡,我只去过那一次。由于钱是妈妈出的,那阵子我每天晚上只能假装去健身,实际在商场周围瞎溜达,反思人生。

  过去十年,我都处于昼夜颠倒的倒班工作模式中。没有太多时间规律地去健身房锻炼,但是也明白运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睡眠,调节身体节律,所以平时只是在单位的操场跑十公里、健身房简单撸铁,仅此而已。

  2017年休假期间,一次饭后散步发现楼下不到100米的距离开了一间健身房,门面很小,招牌上的英文从未见过,有点神秘。什么是CrossFit?当时这种综合体能训练场馆在国内并不多,第二次路过的时候我推门进去办了卡,1200元的月卡价格在我们三线城市不算便宜,但我没想到一练就练到了六七年。

  身边被第一张健身卡劝退、半途而废的朋友太多,我算是极其幸运的一个,遇到了始终懂我的教练。

  刚开始的CrossFit训练会涉及很多陌生的动作,教练耐心指导,我日复一日地练习,教练随时会评估我的运动能力,选择合理的降阶方法或者激进的突破极限的方案,让我的运动表现一直在稳步增强。最重要的是,这种与健身方式同在的陪伴随着我工作变动、换了场馆,都一直存在。

  过完年我34岁了,有时候很想和24岁的自己比一比体能,我猜现在的我赢面更大吧。对我来说第一张健身卡真的像刮刮乐,为我带来了难得的朋友,也给我的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  自从意识到自己每天最大的运动量,就是从家步行到单位,我就决定是时候办一张健身卡了。

  按照我的消费经验,掏钱是容易的事,但花在哪里能真正解决问题BOB半岛,健身房的选择是最重要的。在我的一番观察之下发现,附近的女性健身房并不多,于是我选择了离家不远,步行十分钟就能到的普拉提工作室。

  首先,地理位置合理,杜绝了我半途而废的可能;其次私教的身材修长又有力量,很有说服力;而且,上体验课时教练专业且耐心。我心中一边打着对勾,一边根据自己预算评估了对方报出的价格,成为了这里的长期会员。

  每天下班步行去做普拉提,做完放松拉伸再回家,我的运动生活进行的润物细无声。对我来说,健不健身,做哪种运动,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,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健康和愉悦。

  每个曾经尝试过健身或依然在坚持健身的人,几乎都有第一张健身卡的故事。透过每个人的经历我们也能看到,伴随大家成长的是同样在悄然发生变化的健身行业大背景。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,健身这件事依然为普通人持续注入着改造身体、甚至改变人生的信心。

  第一张健身卡很重要,但也没那么重要。在复杂多变的生活面前,真正重要的或许是那一丝不灭的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求。

搜索